信仰浇筑钢筋骨,精神汇入百年魂
为深入学习贯彻学习红色工业记忆与青年时代使命,11月10日,机械电子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特别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沙沙同学为我们分享他们在红色工业研学中的所见所思,沉浸式的讲述为党支部师生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政盛宴,让红色工业精神在机械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宣讲伊始,宣讲团成员张沙沙同学循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带领师生“云走访”杨浦滨江工业遗产群。从秦皇岛码头的规划展陈到杨树浦电厂的遗迹公园,从东亚最大火力发电厂的兴衰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的重生,一张张对比鲜明的图片、一段段饱含深情的解说,让在场机械学子直观感受了中国工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发展的历程。“那些老式机床的齿轮纹路里,藏着我们机械专业的精神源头。”2025级机械工程专业新生边听边在笔记本上勾勒,眼神中满是震撼。

在“钢筋骨里的信仰”分享环节,“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朴实话语引发全场共鸣。宣讲团通过遗产保护者修复老旧机械的坚守故事、青年创业者用智能技术活化工业遗存的奋斗历程,深刻阐释了新时代 “铁人精神”的内涵。当讲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姿态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机械制造从来都是国之重器的基石,前辈们徒手打磨零件的执着,和我们如今钻研精密制造的追求一脉相承。

“当我在电厂遗迹下仰望烟囱时,感觉这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青春的召唤。”宣讲团成员分享的这句感言,让2003级预备党员宋杰深受触动。在交流环节,他结合参与的老旧机床数字化改造项目谈到:“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用现代机械技术延续工业遗产的生命力,这正是青年一代的担当。”

宣讲团展示的双向赋能思政创新成果更让师生眼前一亮。当屏幕上出现标注“红色地标”的专属游览地图,提及通过“炬火铸魂青年行”公众号推广工业遗产时,现场学生纷纷扫码关注。2023级党员胡恩锴提出设想:“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把实验室里的老设备变成‘可触摸的思政教材’”,得到宣讲团的肯定回应。
“机械工业是工业文明的核心载体,红色工业精神是机械学子的精神养分。”。这场宣讲不仅让红色工业记忆走进了机械学院,更让青年担当的种子在专业沃土中开始萌芽。
(撰稿:宋杰 摄影:宋杰 审核:唐蓓)


